检助共富③丨“检担民了”护民生促和谐,守护幸福成色
作者:冯国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来源:
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攀枝花的重要使命,也是检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关键契机。攀枝花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市委“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统筹发挥“四大检察”法律监督职能,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案双治”护平安促稳定、“益加益富”护公益促共富、“检担民了”护民生促和谐的“三护三促”检助共富工作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筑牢法治屏障、注入强劲检察动能,在护航共富共美的时代画卷上书写检察新篇章。 “检担民了”护民生促和谐 守护幸福成色 攀枝花市检察机关立足矛盾纠纷特点,汲取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创新探索“以检察机关担当作为推动人民群众案结事了”的“检担民了”实践,构建“1条主线、2个方向、3大阵地、0距离服务、9+N条工作路径”的“12309”工作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着力打造“枫桥经验”攀枝花检察样本。 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 “感谢你们的帮助,我成功入职了!”因未成年时犯罪记录影响求职的唐先生,向“检担民了”工作室送来锦旗。两级检察机关一体化履职,次日便为他办妥无犯罪记录证明,让群众诉求快速落地。 这一高效服务的背后,是“三大阵地”作支撑,即“检担民了”工作室、基层检察服务联系点、网络小程序联动形成的“窗口+基层+网络”全覆盖便民服务模式,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让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步围绕“检担民了”打造“暖东”“苏心”“人和”“安宁”“笮声”品牌矩阵,五个县(区)检察院实质化入驻各级综治中心,检察干警下沉、入驻阵地400余人次,让“检担民了”成为群众信赖的法治名片,真正把检察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多元化解民生难题,筑牢权益“最后防线”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攀枝花市检察机关创新“刚柔并济”化解机制,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检察+工会”护薪行动暖民心。“谢谢西区检察院帮我们拿回被拖欠4年的工资!”14名农民工在“检察+工会”职工维权服务中心领到84965元工资时难掩激动。西区检察院联合工会、人社建立“诉前和解+司法确认+执行监督”模式,通过“促成和解、协议签订、职责履行、终结执行”一站式流程,全程跟踪监督,为劳动者减轻诉累。全市检察机关还为弱势群体支持起诉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优先受理、快速审查,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16件,其中,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425万余元,支持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抚养费赡养费等32万余元。 民事和解柔性解纷促共赢。仁和区芒果种植户张某甲、张某乙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陷入生活生产困境。“检担民了·人和”团队实地走访,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6万余元的和解协议,既解农户燃眉之急,又保障银行权益。这是2024年以来办理的96件民事检察和解案件之一,也是检察机关以柔性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攀枝花市检察院、仁和区检察院、米易县检察院先后被确定为全省民事检察“和解五法”工作室建设单位。 从案结到心解,推动治理“最后升级” 攀枝花市检察机关不止于解决法律问题,更聚焦破解民生难题,实现“案结”向“人和”跨越。 行政争议“双轨化解”促政通人和。盐边县检察院一场围绕50元行政罚款的听证会,既厘清姜某因电动摩托车加装增程器被处罚的法律是非,又解决了其生活困境——“检担民了·笮声”团队协调姜某孩子入学、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最终引导其撤回复议申请,从根源上消除违法动因。这种“法律问题厘清+民生难题破解”的“府检联动”双轨模式,有效促成了行政争议诉前实质性化解。攀枝花市检察机关紧盯民生重点领域,与行政机关会签“府检联动”文件12个,实现5个县(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全覆盖,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2件,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化解率达60%,让“小争议”不积怨、“大矛盾”不升级。 司法救助“数字赋能”织密保障网。“最近还好吗?”米易县检察院“检担民了·安宁”团队带着文具看望依托大数据模型筛查出的司法救助对象小芳(化名),询问她学习生活情况,这名曾受侵害的女孩已逐渐走出阴影。全市检察机关研发并依托农村困难群体司法救助监督模型,比对信息近9万条,筛查线索67条,成案9件,精准救助农村受侵害妇女儿童,用科技为共富民生保障网“加码”。 从化解50元小争议到守护上百万元权益,再到司法救助“数字赋能”织密民生保障网,“检担民了”是攀枝花市检察机关将法治力量融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