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援彝丨“三个坚持”筑实对口援助“桥梁”
作者:冯国栋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来源:
检察对口援助工作作为国家对口援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11年以来,按照省院的具体工作安排,攀枝花市检察机关持续加强对凉山州木里县院、普格县院的对口援助。2022年至2024年,在全省检察对口援助“六位一体”援助格局的指引下,攀枝花市检察机关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受援院特点,充分激发两级院党组的履职效能,统筹协调两级院责任分工,组建高素质专业化援助队伍,在突出沟通交流这个关键的基础上,将“两地三院”之间的援助“桥梁”不断巩固夯实,携手推进两地检察工作共建共享、互融互促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检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积极成效。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检察院1名干警获评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对口援助着力点 一是积极走访调研。严格按照安排,每年由班子成员带队前往受援院开展走访考察调研,落实援助安排,谋划来年援助措施。2022年、2023年市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组织责任处室、县(区)院班子成员及业务骨干前往受援院走访考察调研,立足受援院工作实际,发掘工作中的薄弱和不足,协商讨论通过援助方式促进受援院检察业务提质增效的切实办法,为全面推动援助工作取得实效打好基础。二是邀请回访学习。将邀请受援院赴攀学习交流纳入工作计划,落实“请进来”工作要求。2024年,邀请普格县院检察长白只博一行来攀交流,先后在米易县院交流平安建设、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在西区院交流“西检之星闪耀检徽”干警培育机制和“检察+工会”跨区域协作机制;在东区院交流法助共富轻罪治理、法治教育基地、数字检察打造思路,在市院交流公益诉讼三线建设文物保护以及未检、案管、12309等办案区建设的工作经验,将“口中说”变成“现实看”,有效促动普格县院守正创新,加快发展。三是抓实资金帮扶。自2011年以来,攀枝花检察机关通过自筹、争取专项资金等方式,共对口援助木里县院、普格县院274万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攀枝花市检察机关筹集援助资金20万元,用于改善木里县院、普格县院办公办案条件。 坚持提质充能,找准对口援助发力点 一是优选骨干帮扶。根据受援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全市先后优选2名理论扎实、业务过硬的青年骨干参与全省检察机关帮扶凉山工作,积极在援助一线贡献力量,历练成长。东区院王江辉在普格县院驻点援助期间,紧盯受援院短板弱项,主动介绍东区院工作经验帮助受援院刑事案件认罪认罚率从76.3%提升到96.5%;同时积极推动受援院与东区院会签《关于加强攀枝花东区、普格县检察禁毒协作的意见(试行)》,构建毒品案件区域执法司法一体化机制,切实有效提升了两地禁毒合力。仁和区院方波在喜德县院驻点援助期间,结合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将检察履职融入社会治理,积极推动喜德县院与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16个部门联合签署《喜德县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建立起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架构,以实际行动落实“检护民生”要求。二是创新同堂培训。立足“线下+线上”援助培训模式,在每年主动到访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攀枝花市院“检而言之”大讲堂自主培训优势,以视频会议系统方式将培训内容传输到木里县院、普格县院进行同堂培训。该培训平台已安排三年78期课程,截至目前,已结合实际邀请受援院参与“检而言之”同堂培训4期。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坚持把以检察新理念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作为援助工作的重点,通过个案指导、联合办案、跟案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业务素能。建立检察业务互学提升机制,与普格县院就一起涉毒恶势力犯罪集团故意伤害致死案抗诉经验进行交流,合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坚持共建共树,找准对口援助共享点 一是常态文化交流。坚持“文化润检”,邀请受援院参加“新征程新担当”主题演讲比赛,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感受“三线精神”,考察县(区)院荣誉室、院史室、阅览室以及公共区域检察文化打造项目,有效拉近两地检察文化交流沟通距离。在2022年攀枝花市院举办的“奋进检察蓝献礼二十大”系列活动中,受援院干警积极参加,获得主题征文二等奖1个,摄影比赛三等奖1个,有效推动了两地检察院检察文化共享共建。二是深入技术互鉴。针对受援院信息化建设需求,选派技术骨干、业务鉴定人才赴受援院实地指导工作,互学互鉴,努力提高双方技术保障能力。建立工作交流微信群或以电话交流等形式,结合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一平台三中心”建设、智慧管理平台2.0、数字检察建设为受援院提供咨询意见,听取意见建议,切实助力两地检察办公办案现代化建设。 |